谢辉(1909—1968) 山东省莒南县十字路镇十字路三村人。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,16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五中学(临沂)。1928年夏,谢辉在临沂五中毕业后回到家乡。当时的县一带田赋重,苛捐杂税多如牛毛,农民终年辛苦不得温饱。谢辉受到南方组织农民协会的启发,积极投入农民协会的组织发动工作,带领组织起来的农民向土豪劣绅展开斗争。由于受到当地贪官污吏的报复,他不得不离开家乡,于1929年春去青岛谋生,在青岛胶济铁路工会当文书。1931年夏,谢辉辞去青岛的职务到了烟台。他了解到驻烟台的军阀刘珍年与蒋介石、韩复渠有矛盾,接连给刘写了三封信,抒发自己对蒋介石、韩复渠反动统治的不满,没想到这三封信都被当作了“罪证”。谢辉被刘珍年部政训处扣押,送到济南交韩复渠处置。为了营救谢辉,家里托人通融。被托的人提出,只要谢辉“过堂”时,装成神经不正常的样子,以表明过去所说的话都是些“痴话”,然后由审判人员敷衍几句,走走过场就可以放出来了。不料,谢辉在受审时,不仅不承认自己有神经病,反而对给刘珍年的信中所表露的反蒋观点供认不讳。在法庭上,审判官高声呵斥他,他就针锋相对,用洪钟般的声音,压过了审判官的吼叫,这样一来,他不但没能被释放,反而受到了更重的刑罚。国民党济南高等法院以“宜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”的共产党嫌疑犯罪名将谢辉判刑5年,关在济南第一监狱。在狱中,谢辉接触了一些共产党人,受到教育和熏陶,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,初步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。1934年,经多方营救,谢辉提前出狱,回到家乡。出狱后,到益都、济南、济宁、上海、广州等地寻找中共组织,未能如愿,1935年回到家乡。

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谢辉积极宣传、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救国斗争。1937年8月,与张子亮等人组织起“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”,任大队长。1938年春,该部被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三团八连,谢辉任连长。此后,他率部转战在鲁中、鲁南一带,不久提升为营长。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8年底,党组织决定派一部分熟悉当地情况的干部,开辟滨海根据地,任命谢辉为鲁东南特委委员、军事部部长兼山东纵队二支队副司令员。先后在日照、莒南、北、诸城等地建立起抗日武装县大队,并在莒县七区、八区各建立200余人的区常备队。1940年3月,他被选为莒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。谢辉虽是学生出身,却具有农民的质朴性格。他常穿农民的便式棉袄,戴毡帽,同农民一样吃煎饼、喝糊粥,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和农民一起干活,帮助解决问题。群众见他一身庄户人打扮,说一口庄户话,处处为庄户人办事,都亲切地称呼他“庄户县长”。1940年12月,谢辉被选举为滨海区各县联合办事处主任,1941年8月又当选为滨海区专员公署专员。1945年4月—1949年4月,谢辉先后任滨海行政公署主任和滨海区专署专员等职,始终孜孜不倦地为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努力工作。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,谢辉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,团结教育士绅,发展地方抗日武装,保障人民权利,及时解决部队给养。当时县少数上层人物,过去对谢辉很傲慢,有的曾是冤家对头。谢辉以团结抗战为重,不咎既往,不念旧恶,耐心做他们的工作,使一些人不仅本人为抗战出力,还动员劝说亲朋子女参加革命。谢辉在特委期间,遵照党的“动员一切力量,争取抗战胜利”的指示,利用熟悉情况的有利条件,四处奔波,说服了以“佛教会”“大刀会”“金钟罩”等名义组织起来的各抗日武装联合对敌,并统一于党的领导之下。他依靠当地党组织,筹建了莒南、县和日照县大队等地方武装,壮大了坚持滨海地区武装斗争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,并为开辟和建设滨海根据地作出积极的贡献。在解放战争中,谢辉率领滨海区广大干部和民工队伍积极支前。他四处筹军粮、备衣物、做军鞋,时常出现在推米磨面的场合。在鲁南、莱芜、孟良制、南麻、临胸、胶河等战役中,滨海区送出大批担架、军粮和慰问品。不久,他根据上级党组织的统一安排,奔赴支前第一线,参加了济南战役、淮海战役,以及渡江、解放南京的战役,一直转战到赣东北。在济南战役中,谢辉任鲁中南支前委员会副主任;淮海战役中任华东支前司令部前方办事处主任。他坚决贯彻中共华东局提出的“把民工队伍当学校办”的指示,细致地做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,并始终在第一线指挥,做到军队打到哪里,担架队跟到哪里。他以身作则,行军时以一个普通民工的姿态出现在支前队伍中,和民工打成一片。行军路上见伤员被子单薄,就把自己的大衣脱下盖在伤员身上;看到民工的鞋子烂了,就把自己领的鞋送给他。有时他亲自抬伤员,给伤员喂水、喂饭、喂药,还时常帮助民工推车、背枪、背粮袋。在粮食发生极度困难的时候,他果断地抽出一部分干部民工到驻地筹粮。在渡江战役中,谢辉任华东支前司令部赣东北办事处主任。他率领民工队伍从安庆南下渡江支前,当时愈走愈远,语言不通,饮食不习惯,又要急行军,引起民工思想情绪不稳定。对此,谢辉多次召开干部会议作动员,他以“解放全中国”的口号鼓舞士气,深入民工连队,解决实际问题,稳定了民工情绪,使队伍顺利渡过长江,到达上饶,胜利地完成了支前任务。

1949年8月,谢辉从前方支前回到山东,先后任山东省民政厅厅长、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等职。1953年任山东省城市建设局局长,1956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工业部部长。1957年9月,调任三门峡水库工程局局长。1961年初,调任河北省副省长兼任中共承德地委第一书记,1963年兼任根治海河指挥部常任副总指挥,将全部精力投入治理海河的工程中。在心脏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,仍顽强地坚持工作。1968年6月25日,他正紧张地准备进京汇报工作时,心脏病突发,不幸逝世。